夜读小说网

最近阅读  |   我的收藏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章

分卷阅读475(1 / 1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 内容报错

菜刀”。 朱崇贵:“带了,秦校长,你果然是被我的菜刀吸引了,我跟你说,我这菜刀里面……” 秦想想表示我不听不听,她把这把菜刀拿到手里,确实能从外观上感觉到“锋利”,因为她浸淫纺织服装行业这么多年,成天打交道的,还有“裁剪刀”。 现在她自己经常所用的,就是一边进口裁剪刀。 服装裁剪,对“刀”的要求更高,尤其是切割裁剪丝绸、呢料这种,丝绸就不用说了,多娇贵啊,要是碰上一把坏刀,拉丝,起毛,这就把料子给毁了。 “我来试一试这一把菜刀。” 朱崇贵无比自信道:“你尽管试。” “我还准备了几个萝卜土豆——” 然而,在朱崇贵惊讶的眼神中,秦想想用手里的“菜刀”,去剪裁一块细碎的丝绸料。 随后,秦想想惊呆。 这比进口的专业服装裁剪刀都要好用! 但是尼玛的,这竟然是“菜刀”! 跟进口专业服装裁剪刀的价格相比,手上这把“五十倍价格”菜刀也不算贵了。 “秦校长,这,这可是菜刀,是我专门为厨房研制的,用在布料上不一定好使……”主要是朱崇贵也没试过,不敢打包票。 秦想想一言难尽,她觉得眼前这个中科院出来的教授太让人觉得一言难尽。 你说他务实吧,人家确实务实,刚出来创业,就做“菜刀”,菜刀市场大。 把这菜刀做的比“特种刀”还要厉害,却把自己给经营破产了。 他就没想过,他的销售对象完完全全的错了。 秦想想:“朱教授,您难道就没想过,您这‘菜刀’更适合专业服装裁剪,我觉得其他皮革,印刷行业,也都需要这样的‘好刀’。” 朱崇贵:“?????” 像朱崇贵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,毕业之后就进研究所,也没想过人家服装裁剪要用什么样的好刀,后来自个儿想创业,那就做民众最需要的菜刀。 做菜需要一把锋利的刀。 但是服装裁剪,皮革,印刷……这些行业更需要一把锋利的好刀,并且能支付高昂的价格。 秦想想:“您应该制作成‘特种工具’,普通人家菜刀,用不着这么好的东西。” “要不您给我们纺织厂,专门特殊定制一批裁剪刀吧。” 朱崇贵按捺住狂跳的心脏:“好好好,好好好,多谢秦校长您指点,今天我可算是来对了地方!商学院,给人指点迷津。” “哪怕不当老师,我当学生,我也要待在你们商学院学习。” “如果我当老师,我就把我这个案例告诫给所有学生!” 他之前完全是按图索骥,尽管做了市场调研,制作出来的产品却不符合市场需要,而这产品……有另外的市场方向! 秦想想对“菜刀”的判定没有出错,白大姐和朱崇贵等人跑了几趟沪市纺织工厂,以及其他皮革厂,里面都是识货的主儿,立刻把菜刀都卖光了,并且还接到了大订单。 朱崇贵从破产边缘回来了,并且他还要再大赚一笔!如果再专门为服装等行业研制专门的“特种刀具”……未来更是一条光明的发财路。 不过两天时间,朱崇贵面目一新,买了身新西装,加上黑色公文包,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。 他还以“商学院老师”自居。 “校长,咱们商学院成立一个研发中心吧!” 秦想想:“……” 看着原本同病相怜的“病友”两天内直接“逆天改命”,同样破产的姜国华嫉妒了。 这是商学院吗? 这简直是暴富学院。 ? 如?您?访?问?的?网?阯?发?布?页?不?是????????ω?é?n?2???2????.???????则?为????寨?佔?点 第335章 燕踏刹车片 你这家属到底藏了多少好东…… “秦校长, 要不,您也来给我出出主意?我这身技术能应用到哪里去?” 姜国华原本脸皮比较薄,可在这样的情况下, 他也“不耻下问”, 下海经商嘛, 当然是“发财”“找出路”更重要。 并且他心里猜测, 秦想想既然选择他来当商学院的老师,肯定是背后想出了一条“技术商业化”的路子, 他和朱崇贵这类高级知识分子, 在技术方面是“专家”,可在商业运用方面, 这秦校长才是真正的“专家”。 经历过创业失败,姜国华也明白了,哪怕再有技术, 也不能依靠技术胡来。 秦想想:“姜教授, 我觉得您应该把视线投向乡镇小企业, 小作坊。” 姜国华沉默了片刻,他内心构想的蓝图,是米国无人工厂,而现实国内的大工厂,在他眼睛里, 已经算是“技术落后”。 秦想想却还让他去关注乡镇企业,甚至是民间小作坊。 姜国华憋了好一会儿才说:“连大工厂都受不了机器成本, 这些小微……这些小作坊,他们能认可技术?” 秦想想:“姜教授,在目前这种情况下,我觉得小作坊更需要技术, 并且他们比大工厂更渴望‘技术’,您难道没听说过‘周末工程师’吗?”网?址?发?b?u?y?e?ǐ????u?????n?????????5?.??????? “小工厂更舍得花钱来请技术专家,帮忙改进生产流程。” “您这个自动化的设想很好,但是目前,还不能全面自动化,但是您依靠自己的技术本事,能优化一些生产流程,就已经帮了大忙。” “要不,您现在就去沈阿姨家那边做豆腐的小作坊参观参观,了解里面是怎么做豆腐的?您帮忙想想办法,能怎么帮沈阿姨更加轻松便捷的制作豆腐,解放人力劳动?” 姜国华听到这里,他点了点头,他听说过沈阿姨的故事,一个菜市场销售大王,这样的人物,他也愿意去跟沈阿姨学习。 于是第二天,姜国华就去参观了沈阿姨那边制作豆腐的小作坊,并且大受震撼,如果说国内此时的普通工厂,算是“勉强现代化”,那么这些小作坊,仿佛还留在农业社会时期。 想着秦想想说的“帮沈阿姨解放人工劳动”,姜国华脑海里有了非常多的构思 ,而沈阿姨则说,完全不用费劲,“我们这边制作豆腐,全凭经验和手感。” 姜国华:“……” 他觉得这种凭借经验的生产方式太落后了,哪怕不赚钱,姜国华也想帮沈阿姨优化一下生产方式,增加一些可以替代人工省事的机器。 比如设计一套自动点浆系统,再比如豆腐定型时间提醒…… 有了曾经罐头厂的失败经验,再加上是为小作坊改造,姜国华也就不讲究别的材料,反而选择一些废旧零件和一些基础传感器,来优化流程生产线。 而经过他的初步改造之后,沈阿姨这豆腐小作坊,制作豆腐质量的稳定性大大提高,不仅提高了产量,还提高了整体质量,大大节省了人力劳动。 沈阿姨:“哎呦——这还真是给我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